八月金秋桂送香
十五明月情溢邊
話雖如此
但八月連帶著開學時的期待
在不知不覺中
已成為回憶的過去式
而游園晚會的到來
又更像是遲到許久的慶祝
豐富的校園活動
精彩的舞蹈
不斷穿梭在其中的漢服小姐姐
更猶如身處古代一般
提到中秋節,就一定會有人想到古時嫦娥奔月所棲息的廣寒宮。而今天的“月球”上卻空蕩地只有一個個被人挖過的坑。不知是不是太忙的緣故,嫦娥或許只安排了幾只亮眼的兔子在一旁。
古箏又名漢箏、秦箏…。是中國獨特的、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。它音域寬廣,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。微風徐徐,伴隨著來往的人們,一襲紫韻色衣著在動聽的樂聲中更加顯眼。
相信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,不倒翁只是一個個形狀不一的玩具,無論怎樣推搡,都不會真正倒下。但當這種模樣化一種舞蹈,投足間的一瞥一舉,便是韻味十足的展現。
又被稱作為燈彩,是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綜合空間藝術。亮著光的兔兒狀的小彩燈,乍一看倒像是剛從廣寒宮降落于人間的兔仙女。片片花瓣附在背上,別在耳下。身后的將軍模樣的人像是為了保護這“仙女”似得。
皓月乳霜,芒耀千里.
今朝是何夕?
一份香甜幽醇。
一份甘怡自然。
月盤如玉,在這秋風颯爽的中秋佳節,怎能少的了月餅的存在?在這個特殊的日子,小航為各位老師送上了專屬于他們的月餅。甜入心喉的味道,但愿宛如他們辛苦所得的果實一般甜蜜。
淡蕩秋光客路長,蘭橈桂棹泛天香。月明圓嶠人千里,風急輕帆雁一行。此夜銜杯慚庾亮,幾年持斧笑吳剛!……。在這月圓如滿月的一天,合家團圓,幸福美滿,便是人間的良辰美景。
中秋佳節,一些風俗習性自然也是不可避免,從古至今流傳至今,經久不衰。
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之一,最早起源于上古時代秋夕祭月,因此又被稱為“祭月節”。但使其真正成為家喻戶曉的,則是在漢代、宋朝之后。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,為寄托思念故鄉,成為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。
顧名思義,祭月是人們對所信奉的“月神”的崇拜活動。在每年二十四節氣中的“秋分”,便是古人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時刻。民間的祭月習俗因地區不同儀式各異,甚至至今各地方還遺存著許多“拜月壇”、“拜月亭”等的古跡。
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,年年中秋,花燈是必然要準備的玩物。早在北宋《武林舊事》中,記載中秋夜節俗,就有將“一點紅”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。其姿態各異,令人贊嘆。
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
皮日休
玉顆珊珊下月輪,殿前拾得露華新。
至今不會天中事,應是嫦娥擲與人。
各色各樣的“中國味兒”,無不演繹著月納萬福的動人樂章,將整個游園綴得更加絢麗多姿。共邀窗外月,同享秋意濃。中秋佳節,成航與你共賞月!
分享到: |